Q:C55的混凝土,試塊檢驗報告全部合格,但是回彈儀檢驗結果,我們取了12組數據,強度都只有C45左右,而且碳化深度還是按零計算的,混凝土澆注已完成兩個多月了,我想請問一下是怎么回事?
A:混凝土試塊和回彈結果不一致,大體分為2個原因:
1、施工時施工人員是否私自對混凝土加水造成實體檢測強度不達標。
2、工時振搗情況,是否出現漏振、過振,后期養護是否到位。如果還是不能分析出原因,建議做下鉆心取樣破損檢測。一般混凝土試塊合格后不需要回彈,就是回彈的話如果齡期不超過90天是不用計算碳化深度的。
如果用的礦渣水泥,有摻合料的話,建議90天或120天后再次回彈,不用考慮45天的回彈期。不同成分的水泥回彈的周期不同。當兩者不一致時應以試塊為準。回彈儀彈的部位不同,數據也不同,對于高標號的混凝土強度分析,用取巖芯的方法比較符合實際情況。
Q:C45混凝土標養試塊合格,但回彈強度始終不足是什么原因?
A:回彈強度不夠當然就是鉆芯取樣了, 取芯后就是主體強度,還是看看強度如何再判斷。
首先考慮回彈的方法和計算方法是否正確,構件混凝土強度不合格可能和養護有關,墻柱要在第二天拆模養護。養護得好強度高碳化深度小,回彈強度算起來會高點。
具體可參看JGJ/T 23-2011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。由混凝土回彈值可對應查得強度值,然后再進行修正。碳化是修正項之一。基本思路:
1、回彈值采集。
2、碳化深度值采集,據3個點或更多點的平均值作為構件碳化深度值。
3、測區回彈值計算:排除16個點中的3個最大值和3個最小值,取10個值的平均值。
4、根據測區回彈值和碳化深度平均值查表,求各測區強度換算值。
5、根據各測區強度值,推定構件強度;如小于10個測區,取最小值,如不小于10個測區,根據平均值和標準差通過公式計算強度值。
注意:現澆砼和泵送砼采用的是兩個表(兩種測強曲線)。
Q:混凝土試塊回彈值怎么換算成最終抗壓強度?
A:舉個例子:泵送混凝土設計強度C50柱子,現場回彈值(這是其中一根,每根柱子只有1個測區)如下:
42 42 50 42 50 42 41 42
42 40 41 42 51 50 42 42
每層樓檢測了6根柱子,其余5根的數據也差不多。
計算依據標準:《JGJ/T 23-2011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》,去掉3個最大值(51、50、50)、3個最小值(40、41、41),余下的10個回彈值平均值為:42.8 。
彈柱子是水平回彈,不用修正。
所有的測區數只有6個,不夠10個,因此這六個測區選最小值進行評定。
碳化深度沒有數據,設為0.5;(碳化深度大于2.0時,需鉆芯)
查附錄A“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表”,得45.7MPa。
如果為泵送混凝土,再按附錄B“泵送混凝土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值的修正值”進行修正。這里設碳化深度為0.5mm,那么修正值為3.0MPa。
則最終的抗壓強度為:45.7+3.0=48.7MPa(97.4%)